离CBA开打还有不到一个月,朋友圈已经被各种“官宣”刷屏。

广东、山西、北京三地几乎同时公布外援信息,仿佛事先商定好一般,犹如双十一抢购优惠券,谁率先揭露阵容,谁就能抢占先机。

先说广东。
三外援已经落袋:奎因、麦考尔、萨林杰,听着像一支说唱组合。
可球迷的注意力全在第四人身上——锋线。
崔永熙已经归来,不过三号位置仍然空着,杜锋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刚从伤病中恢复的年轻球员上。
此时,关于第四外援的消息四起,有人称是来自欧洲联赛的锋卫位置选手,每场能贡献18分,也有人说来自发展联盟,每场能拿下两双数据的球员。
广东的算盘很简单:不求最贵,只求最对。
毕竟,三连冠之后,他们比谁都懂“容错率”这三个字。
山西这边,完全是另一种画风。
四名外线球员集中签约,如同商场特卖会:迪亚洛,曾是NBA球员,擅长空中作业和扣篮,但命中率不稳定;古德温,身高183厘米的小个子,控球能力一般,不过关键时刻能得分;巴尔文,身高218厘米的捷克中锋,去年在NBL赛场让江苏内线难以招架;法耶,法甲联赛的勤奋好手,对篮板球有着强烈渴望。
又添刘传兴、贾明儒、焦海龙、赵戌宏四位本地强将,山西队的整体实力立刻大幅提升球迷网,队伍层次马上从“勉强晋级”区间跃升至“竞争者”行列。
球迷调侃:这是要组“复仇者联盟”?
不,这是要组“加班联盟”——每场比赛,板凳席能凑两桌麻将。

北京首钢最冷静,也最尴尬。
杰曼+斯佩尔曼,一外一内,标准配置。
但曾凡博的伤病让三号位成了真空。
雷蒙能顶,但顶不了48分钟。
于是,第三外援成了“救命稻草”。
据说那位球员曾是欧洲赛场的得分利器,擅长突破和得分,后来又成为发展联盟的得分机器,引发了许多球迷的讨论,有人甚至在网上留言,希望球队能再次引进他。
北京的优势并非财力不足,而是面临“选材难”——周琦、范子铭、邱天组成的三人内线实力强大,赵睿、陈盈骏打造的后卫组合也相当稳固,唯独侧翼位置,如同拼图缺少了核心拼片。
三支球队,三种思路。
广东求稳,山西求狠,北京求补。
球迷的期望也达到了顶点:有些人期待迪亚洛能够盖过周琦,有些人期待萨林杰与巴尔文上演“巨人间的较量”,另外一些人则关注北京的新外援能否在曾凡博恢复比赛前扛起锋线位置。
归根结底,CBA的外部球员争夺战,从来不只是“谁出资金更慷慨”,而是“谁更清楚自身的不足之处”。
终究,篮球不同于斗地主,四张二配合两张大王,未必就能取胜,胜负取决于如何运用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