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那场球赛,负责转播NBA的人员都感到十分紧张,因为得知会有大批观众要看比赛。知名篮球评论员杨毅在NBA湖人与勇士的首场比赛结束后,依然记得当天球迷的热情。直播开始前,已有超过三百万观众进入直播间,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导播特意通知大家要换上衬衫和领带。
在那天的远程互动里,许多中国球迷租下影院共同观看赛事,这种狂热景象在近几年的NBA中国市场上实属难得。
关注度持续增长,使得主持人的每一个动作和任何倾向,都成了球迷热议的对象,以微博为例,在当天关于比赛的内容和讨论,几乎完全占据了热搜榜,运动员和主持人相关的词条,据非官方统计,在当天的前十名热搜中,涉及比赛的内容占据了其中的四个位置,而在接下来几场比赛期间,相关词条更是多次出现在热搜榜上。
此外,两个球迷团体在比赛结束后依然持续引发关注,在专业论坛虎扑上,针对赛事的讨论,曾屡次短暂导致网站系统瘫痪。
这项赛事在北美地区引发的震动尤为显著,相关话题在当日占据了众多网络焦点,总计登上了十四个主要信息榜单,并且直播平台在转播当日与勇士队对决的湖人队系列赛首场关键较量时,吸引了高达七百四十万的观众同时在线,这一收视数字刷新了有线电视时代同类赛事的最高纪录。
NBA近期热度猛增,主要源于两位传奇球星的交锋,一位是年届三十八岁的勒布朗詹姆斯,另一位是三十五岁的史蒂芬库里,他们作为当前联盟中最资深的球员,同时也是荣誉最高的选手,其个人威望极为突出,换言之,这两位超级巨星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关注焦点。
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疫情,NBA遭遇了莫雷事件,停赛风波,防疫措施等多重挑战,如今终于逐步回归正轨,迫切需要一场万众瞩目的对决来开启全球性的新赛季。
于是,热闹的场景如期而至。
然而球场与球迷的狂热景象却有所不同,某些发展性的转变似乎无法逆转,以NBA中国版权商腾讯为参照,NBA被当作腾讯在体育范畴的首要项目,在当前阶段,授权费用高达五年内十五亿美元,不过腾讯在NBA层面的策略却频繁变动。
从2020年7月起,腾讯视频获得了腾讯体育原先持有的NBA转播权,直到2022年5月,OVBU体育业务部门被整体裁撤,这个部门包含了1个业务中心和6个业务小组,总计影响将近100名员工。腾讯在体育相关业务领域实施了四次关键变革,其中包括两次版权费用权责的转移,一次组织结构的重组,以及一次人员精简,这些变动引发了行业内部的普遍质疑,据懒熊体育披露,许多与腾讯合作过的中层管理人员都直接批评该公司决策混乱且缺乏合理性。
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相关的广告商,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金融行业等,都遭遇了本行业的难题,腾讯新闻一位前任高管透露,“体育营销市场的规模可能已经缩小到了以往的五分之一,或许还要小一些。”这一点在NBA的转播中也能看到,腾讯邀请了游戏行业的公司来填补不断减少的广告商空缺,而咪咕则继续由中国移动5G+独家负责主要赞助。
公司规模缩减,宣传效果不佳的状况下,篮球联盟似乎也在积极寻求外部新途径来突破限制,将直播权利再次授权给百视TV,在快手平台鼓励球迷进行二次创作,并与支付宝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等举措表明,篮球联盟正逐步探索与腾讯咪咕以外的合作模式,以期开辟新的影响力增长渠道。
双重影响交织之中,篮球联赛的火爆程度显现出与从前不同的迹象,部分新闻媒体甚至揣测,在下一个阶段结束时,腾讯公司能否依然负责购买赛事的播放权还存在疑问。
这或许是腾讯时代之后NBA首个备受瞩目的赛事,其中蕴含的新动向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转播分流与内容长尾,热闹不仅在腾讯咪咕
探究NBA当下在中国的传播途径,担任多项职务的B站百大up主徐静雨可作为典型范例。
上午九点,球迷张义忙里偷闲,点开了百视TV的软件,里面有位东北口音的评论员正扯着嗓子分析赛事,这位镜头外没露正脸的评论员名叫徐静雨。“我就偏爱徐静雨的解说,直白爽快特别带劲。”张义边看比赛边感叹。
百视TV是东方卫视的流媒体平台,过去关注者不多。自从它获得NBA赛事播放权后,关注度马上提高。和腾讯咪咕等正规内容平台不同,百视TV另辟蹊径,请来出身普通的网络名人徐静雨。徐静雨凭借个人人气,加上非常夸张的直播手法,引发广泛讨论,吸引大量观众。现在百视TV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显眼位置放置了#关注徐静雨评述休赛期比赛#的标识,以此强化球迷的记忆点。
百视TV在收费方式上,也着重推行低廉的方案,以每月6元连续包月的方案,对比腾讯体育40元和咪咕13元年卡方案,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价格差异。粉丝经济和低价方案,是百视TV能够招揽大量用户的核心要素。去年一场直播赛事期间,百视TV徐静雨的直播间热度高达6000万,有媒体报道称直播间观众数量或达百万级别(也有说法称在线观众有300万)。有网友表示:花6块钱既能欣赏相声表演又能观看球赛,非常划算。
NBA的直播节目开始出现分散现象,尽管这无法从根本上撼动腾讯咪咕的直播格局,因为腾讯和咪咕掌握所有赛事的直播权限,而百视TV仅能转播部分赛事,并且腾讯咪咕还提供免费直播的赛事,但根据业内人士的反映,百视TV出乎意料的访问量激增,还是让很多人产生了不少想法。知情者亦曾透露,腾讯虽具半官方色彩,其主持人与内容制作者多由原传统媒体记者及播音员改行而来,因此整体呈现较为规范且风格较为稳重,不过这并非所有球迷都欣赏的样式。
另处,普通播主徐静雨的身价,正陆续有众多平台持续发现并加以利用。
徐静雨曾坦言,自己最初只是个普通球迷,当过地板砖销售,后来偶然接触短视频,用地方言评论足球的方式,在抖音发布内容,逐渐积累了粉丝,最火的时候,徐静雨在抖音的粉丝数超过一百万,虽然现在他离开抖音去了B站,但他在抖音的相关视频还在不断被二次创作,很多以徐静雨为素材的账号,粉丝数都保持在二十万左右。成为B站签约博主后,徐静雨的关注度依然很高,支持者数量增长到118万。她当晚在B站进行的赛后解读视频里,观看人数持续处于高峰,接近一万。她坦言现在平台扶持力度锐减,以前只需发布视频,单纯依靠平台奖励,单条内容就能获得3000元收入。
徐静雨持续获得关注后,许多平台注意到,借助主播的引导手法,能够打破腾讯咪咕在NBA内容领域的独占局面。

这种结果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受众对于信息零散化、趣味化有了新的期待。徐静雨和各类体育评论员制作的内容,普遍时间不长,并且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这种表达方式,对比腾讯那些立场更公正的解说员,更契合短视频平台“先抛出看法”的传播习惯。
此外,分享零散资讯与轻松内容的不止徐静雨,像大史喜爱篮球等普通主播,还有王猛、段冉这些腾讯平台上的知名主播,他们在抖音发布赛事解读,很快获得点赞数过万,虽然直播时他们需保持中立,但在私下运营的账号中,内容常带有强烈个人色彩。在流量背后,IP的塑造,广告的融入,直播销售,也转变为腾讯NBA解说在腾讯公司以外的一种赚钱途径。
赛场四周的喧嚣,慢慢盖过了比赛焦点,围绕NBA赛事、球员、教练的议论和纷争,正让许多内容制作者有了用武之地。随着时间推移,许多平台和主播仿佛都抓住了原本难以获得的NBA资源优势。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作为NBA版权最大持有者的腾讯,似乎并未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营才干。
在另一处,对NBA长远意义的探索持续进行中,不仅通过视频材料拓展,还在其他方面促进价值提升,从赛事落幕时起,张义再次查看了微博群内积压的3000多条留言,自从NBA季后赛启动以来,张义每月以39元代价,订阅了旋猫团队提供的关于NBA的付费内容服务。旋猫团队擅长解析NBA数据,其账号收获了一百四十五万关注者。关注他们的人,更像是亲身担任NBA球队管理者,借助数据探讨赛事细节。张义浏览了群内动态,打算工作结束后观看该团队的比赛复盘直播。
借助NBA在内容形式上创新的,还有在喜马拉雅FM播客热榜前三长期占据位置的“杨毅侃球”,作为腾讯主播,杨毅还担任着喜马拉雅FM签约内容创作者这一角色,其在该平台音频栏目中的节目每期收听量都能达到数十万级别,杨毅本人表示,喜马拉雅FM通过独家签约方式,买断了其音频内容球迷网,以此确保流量的排他性但尽管如此,抖音上关于杨毅音频内容的二创依旧不断。
整体而言,NBA相关资讯在直播呈现以及后续深度内容的开拓方面,好像都在发生转变。众多内容制作者纷纷加入,各大平台积极助推,使得NBA的火爆程度持续攀升,各个平台上不断升温,流量带来的商业体系逐步建立,不过腾讯作为首要版权所有者,似乎并未充分享受这种收益,内容生产层面除了《有球必应》这一节目外,仅剩下简短视频和精华集锦。我们甚至能够察觉到,众多腾讯的从业者例如主播这类群体,一旦迁移到其他平台,其商业价值通常能够获得更显著的提升。
青黄不接和逐渐分化的篮球市场
二零一九年,美国一家著名数据调研机构安培分析所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联赛是最受欢迎的体育竞技项目,其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世界杯、奥林匹克运动会、英格兰超级联赛以及欧洲冠军联赛。依据安培分析机构所呈现的资料,百分之三十三的中国体育迷愿意出资观看篮球联赛。
腾讯体育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公布的《NBA年度大数据报告》进一步证实了此前的看法,这些报告显示NBA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并且消费者表现出较强的付费倾向性,2019年的数据明确指出,该运动的独立关注者数量达到1.392亿,在这部分人群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愿意进行付费消费。其次在传播范围上,NBA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覆盖面广,不仅是在大都市,NBA在小城镇也拥有庞大的受众,其中小城镇的爱好者比例高达61.25%。第三,顶级球星通常是关注的中心,无论在薪酬代言收益、球迷规模、球队号召力,几乎都占据显著的上风。
面对如此广阔的领域,腾讯的行动相当大胆,2019年的消息显示NBA赛事管理部门已有超过150名员工,制作场地涵盖海淀区知春路希格玛大厦的三个大型直播间和三个小型直播间,此外东北四环交叉点的酒仙桥设有五个直播间,预计今后主要的宏大直播间会设置在西二旗的腾讯新建筑、酒仙桥以及首钢地区通过广告收益、会员订阅、电商平台导流、道具游戏竞猜等多元化增值业务,腾讯积极探索新的盈利途径,这些方式都是公司重点布局的领域。在现实世界中,NBA中国赛事以及NBA明星访华系列体验活动,常常吸引成千上万民众热情参与。
总的来说,腾讯参与NBA事务时,倾向于深耕重点领域,聚焦主要方向,通过大量资源投入来获取显著回报。
庞大的组织规模,明显制约了腾讯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在某些特定阶段。2019年,本土男篮世界杯中国队未能取得好成绩,同一年,NBA中唯一的中国籍球员周琦被火箭队遣返回国。NBA在中国的号召力,开始显现颓势,同年9月,由于某些不妥的言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体育频道再次作出公告,宣布即刻中止NBA赛事的转播计划。一连串的打击,让投入巨大的腾讯体育一度备受打击。
而随后,在很长一段时间,NBA影响力逐层滑坡。
对于执着于主领域,且投入巨额资源运作的腾讯,在疫情叠加播出禁令的困境中,显得格外束手无策。许多行业人员继而慢慢离开腾讯的框架,另寻其他谋生途径。
另一方面,内容方面,官方合作变得不再稳定,央视不再参与,短视频流行起来,使得原本标准化的NBA转播逐渐改变,更贴近大众的传播方式开始显现,许多人的加入,更新的看法不断在小范围球迷中引起讨论热度。
外部观察显示,NBA自身也在经历一定转变,一方面,曾经极具号召力的球员逐渐年长,另一方面,联盟新涌现的球员,受限于中国地区赛事停播、本土球员缺席以及疫情冲击,其在该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较弱杨毅有次谈到NBA,曾指出巅峰时期,连退休妇女都熟悉芝加哥红牛,洛杉矶湖人,认识詹姆斯和库里,可如今这些球星职业生涯接近尾声。相比之下,塔图姆、恩比德、东契奇这些新生代球员,在美国本土已有相当号召力,不过在国内尚未赢得广泛认知。
另有一股力量正在兴起,持续推动着原有态势,2021年抖音公布的《2021抖音体育内容报告》显示,篮球以2964亿播放量领先所有体育项目,2022年《抖音运动健身》报告指出,超过3亿用户参与篮球短视频互动,这一数字在所有运动项目中居首。
抖音的举措并未就此打住,它担当起NBA内容传播的角色,延揽NBA明星与节目主持人加入,同时资助基层篮球爱好者,鼓励普通视频创作者,腾讯尚在迟疑之际,抖音已展开强势攻势。不同于腾讯追求大规模和体系化的策略,抖音更侧重于以用户关注度为核心,其经营模式更为精简,分布也更为零散。某行业观察家曾指出“腾讯的NBA业务虽然依托互联网,却更像是传统传播媒介。”

(-2020抖音观赛报告数据)
于是,在腾讯看NBA,但热闹不在腾讯的情况就不难预料。
腾讯NBA能否再度重现辉煌,站在球迷角度也合情合理,每当行业遭遇根本性调整,企业短期内重拾顶级状态,无疑面临巨大挑战。正如篮球评论员杨毅所言,2022年勇士队库里捧起总冠军,几乎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腾讯或许也正经历着类似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