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最近公布了许多新规,其中一条要求,到2021年,中国各职业足球俱乐部必须使用不带地域或企业名称的队名,所有级别的球队都要更改俱乐部名称,使其变得中性。去年12月25日,中超联赛的16支队伍共同宣布了2020赛季的俱乐部协议,协议里这16支球队承诺在2021赛季开始前会全部完成队名去地域化、去企业化的调整。
中性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防止中超球队更换赞助商或老板后,就在队名中加上企业名称的情况发生。根据新规定,球队名称将不再这样做,而是会像国外联赛那样,采用一个独特且响亮的名字作为队名。
随着变革深入,对于本土队伍是否采用中性称谓的问题,公众开始广泛探讨。

反对声:足协揠苗助长
赞成声:25岁了,没奶不能活?
广东媒体《新快报》指出,当前中超俱乐部普遍面临亏损经营的局面,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关注度而非盈利。资本投入与实际收益之间存在巨大落差,使得投资者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投入对于投资方而言得不偿失,若继续维持现状,将导致资源进一步流失。中国足球若再无资金支持,其发展前景将十分堪忧。
《新快报》指出,中超尚处于发展阶段,若推行俱乐部名称无性别化,等于强行阻断具有孕育含义的推广途径,这种做法可能会削弱足球投资者的参与意愿。过度推行无性别名称,对国内各层级联赛而言,无异于急于求成。
另有一些球迷和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赞赏,足球领域资深人士、德转中国区负责人朱艺指出,其他足球赛事没有企业冠名的先例,当前联赛已转变为企业主导而非俱乐部主导,足球文化发展严重滞后,他比喻道,本该早独立生存的,却到25岁还在依赖,还质疑“已经喝了25年,没有奶怎生存?”

海外联赛中性名占主流
韩国可冠名
支持与反对的看法,依据不同立场分析都显得合理。然而观察国内外顶级赛事,几乎找不到有俱乐部名称带有企业赞助。或许正因如此,组织才能在公众心目中建立深厚的根基。
人们普遍了解的境外联赛里,英格兰超级联赛、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德国足球甲级联赛、法国足球甲级联赛以及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的俱乐部,大多使用不含特殊含义的名称,例如巴塞罗那、利物浦这些队伍,都是直接以它们所在的城市来称呼,而切尔西这支队伍,则是根据城市的一个行政区划来定名。意大利的拉齐奥队,其实是以该国一个地区的名称来命名的,这跟四川省队、重庆市队的情况类似。
还存在特殊情况,例如莱比锡红牛就采用了规避手段,由于德甲对球队名称有性别中立要求,红牛集团进入德国后,将球队称作(莱比锡草地球类活动),其首字母缩写恰好为RB球迷网,与红牛品牌名称Red Bull完全一致。这种取巧方式虽然成功蒙混了德国足协审查,却引发了全国球迷强烈不满,他们指责这种商业行为严重亵渎了足球运动本身。
勒沃库森借助商业支持进行命名,其完整队名是拜耳勒沃库森,赞助商拜耳集团为制药企业,但俱乐部历史颇为悠久,作为企业球队,如今已走过百年历程,所以德国足协对他们给予了特殊待遇。
荷兰的埃因霍温实际上也是运用商业命名的队伍,这支队伍的真实名称是“ Sport ”(菲利普体育联盟),菲利普公司很早就为这支队伍冠名了,因此球迷们对此都很适应,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从中国的邻近国家日本和韩国来看,尽管韩国的K联赛球队也采用了地名加上赞助商名称的命名方法,例如水原三星和全北现代,但韩国大部分地区的球队仍然使用不含商业成分的普通队名。
日本J联赛从1993年实现职业化以来,为了把“队名”这种无形资源与球队特色融合,让球队不再归属个人而是属于公众,联赛要求所有队伍必须使用中性化的名称。现在队伍的名称已经和队伍紧密相连。J联赛提出建议,允许俱乐部以“地方名称+昵称”的方式命名J联赛的俱乐部。地域特色与足球思想相结合,构成了最初的模式,大家在一个个富有创意的俱乐部名称里,充分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清水激励人心、川崎绿草如茵、磐田充满欢乐、大阪樱花绽放美丽、仙台七夕浪漫梦幻以及甲府风林充满活力等充满诗意的称号就在此时出现。这些名称饱含着城市居民的深厚情感,同时与实际的球队紧密相连,让支持者们将真挚的情感融入其中。
取消冠名
中、小俱乐部或将更艰难
中国足协发布了针对俱乐部名称的调整规定,目的是让名称更加中性,缩写时可以使用“地域名称加俱乐部名称”,而无需包含“足球俱乐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这样的字样。但是,那些在2004年中超联赛之前曾经参加过甲A或甲B赛事的团队,可以继续沿用它们过去使用的俱乐部名称。
这项决定是足协长期考虑后才推行的,如今想要修正已经很难,情况变得无法逆转。
中国的职业联赛存在独特性,众多投资者主要看重的是俱乐部名称所代表的影响力。中超和中甲的许多俱乐部,吸引资金注入并冠名赞助,从而让自身企业形象和知名度获得显著增强。因此,尽管足球项目本身可能面临亏损,这实际上等同于支付了宣传费用,企业的核心业务也因此受益。
足协的新规对规模较小的俱乐部冲击更明显。四川FC内部人士透露,与实力雄厚的球队直接以企业品牌命名不同,对于弱队来说,球队冠名金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举例来说,四川FC陷入经营困境时,正是五粮液提供的五千万元冠名支持,才避免了俱乐部解散的局面。董事长胡葆森曾表示,投资足球,建业一年要亏损10个亿。
进入2020年以后,中超俱乐部重庆斯威的球员薪水拖欠状况至今没有改善,万达企业还传出或许会从大连一方队撤离资金的流言。中甲和中乙的困境更为严重。辽宁宏运持续拖欠员工报酬,上海申鑫的经营者徐国良已经被列为失信被执行者,四川FC也在艰难等待新的投资者接手。
上赛季中乙联赛中,南京河海沙叶、宁夏火凤凰、福建天信、湖南湘涛、吉林百嘉、大连千兆被揭露存在拖欠员工薪资的情况,山西信都则被怀疑有类似问题,而西安大兴崇德的负责人曾向球员出具借款凭证。此外,在上一个赛季启动之前,深圳雷曼、上海申梵、海南博盈、云南飞虎、深圳新桥等俱乐部要么解散,要么失去了参赛资格。
可以预料,足协虽然为中超、中甲、中乙设定了总开销上限,以此减轻了投资方的经济压力,然而,一旦冠名权被取消,俱乐部便失去了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这样一来,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俱乐部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
新闻多一点>>>
这些俱乐部或许可以申请,或许已经符合资格保留队名:中超联赛方面有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山东鲁能、重庆力帆、天津泰达、天津天海、河南建业;中甲联赛方面有深圳FC、浙江绿城、辽宁FC、长春亚泰、广东华南虎、新疆天山雪豹、梅州客家、四川隆发、南通支云、陕西长安竞技;中乙联赛方面有四川九牛、苏州东吴、湖南湘涛、昆山FC、湖北楚风合力、深圳鹏城、淄博蹴鞠、青岛红狮、银川贺兰山,此外还有一些存疑和未注册的球队。这些队伍或许符合条件,但最终决定权在中国足协,他们需要做出认定。
红星新闻记者 何鹏楠 欧鹏
编辑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