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这个休赛期,山东男篮显得非常沉寂。核心球员们为了全运会的桂冠奔波在外,俱乐部内部冷清非常,甚至没有传来任何友谊赛的消息。这种沉寂,起初让人以为是冲刺前的准备,但日子一长,便转化为一种令人焦灼的沉闷气氛。
当体育评论员夏晓司与观众交流之际,他透露了重要情报。有观众询问本赛季有几名外援,他回应称:初期安排三员,请勿催促按步骤进行。
“开赛先三个”。这五个字,像一块石头丢进平静的水面。
CBA当前的情况,并非乐观的指标。观察竞争对手,如广东、辽宁等顶级球队,早已将四外援乃至五外援的阵容配额完全填满。就连季后赛资格线上的队伍,也在竭力扩充球员库,唯恐在新赛季的竞争中被淘汰。篮球虽是五人参与的竞技,但谁都清楚,外援的多少与水平,直接关系到队伍能取得多好的成绩。
我们又是怎样呢?必须先接受三个。这听起来更像是被迫的让步,而不是坚定的规划。
我们也有喜讯。新加盟的外援鲍威尔,是一名工作态度极其认真的运动员。据了解,他会提早抵达山东,与队伍一同进行适应性训练。这种行为在CBA外援群体中较为罕见。多数外援都是临近期限才到场,能提前亮相,表明他对这次机会非常看重,并希望迅速融入集体。青岛队去年未能续约他,并非因为他表现不佳,而是完全由于财政困难。能有这样一位态度端正的强援加入,确实让人高兴。
但一个人的积极,掩盖不了一整个团队的迟缓。
这实在是最让人费解的环节。回顾上赛季的库马杰与摩尔,再到本赛季的外援征召,山东男篮的决策,在整个联赛中都享有“迟缓”的声誉。我们总是在交易截止日临近尾声时,才匆忙地“抢人”。究竟是什么原因?
某些人声称,这属于“精挑细选”,需要认真斟酌球迷网,逐步筛选。这种论调表面诱人,实则站不住脚。优质外援好比火车票,并非等到末班车就能捡到便宜,往往优质票早就被他人抢先购得。其他队伍一个夏季能够接触、考察七八名外援,而我们一个夏季连一个明确的潜在人选都鲜少听闻。这并非“精挑细选”,而是“选择面狭窄”。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
俱乐部资金充裕,这一点毋庸置疑。依托于实力强大的国有企业,山东男篮的经费在CBA中属于较高层次。既然资金并非瓶颈,那么症结便在于支出环节。审批流程是否过于繁琐?是否需要逐级报批,从而造成效率不高?决策者是否顾虑重重,不敢冒险,总期望市场上的最佳方案能自动出现?
那些我们一般观众无法亲眼目睹,不过我们能够体会到最终结局。结局是,当其他队伍已经手握优势局面,开始钻研攻防策略之际,我们却还在焦急地期盼着轮到自己出牌。
这种等待,在漫长的赛季里,会演变成具体的困难。

我们必须说句大白话:三外援,真的不够用。
一场CBA比赛持续四十八分钟,依据外援分节四人次的使用制度,四名外援能够确保场上始终具备出色的即战力,并且可以实施均衡的阵容替换。当一名外援暂停比赛,另一名状态饱满的球员能够迅速补位。然而如果是三外援,这就造成必定会有相当长的时段,你的外援在力竭的情况下比赛,或者你不得不动用全部本土球员去对抗对手的“双外援”布局。
更令人担忧的是伤病和犯规带来的困扰。漫长的赛季中,很难确保外援不会受伤。一旦三个外援中有一个人受伤,球队的战术部署可能立刻就会被打乱。或者在重要比赛里,核心外援如果在开局阶段就领到三次犯规,教练是否愿意让他继续比赛?如果换下他,替补席上没有第四个外援能够补位,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我们并非空穴来风。近些年,山东男队多少回在比赛紧要关头,因为外援体能透支或替补实力不足而遗憾落败?这些经历,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吗?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既然已经选定了三名外援,那么第三位外援的定位非常关键。鲍威尔和另一位据传将会加盟的大个子外援,主要职责是在内线和中锋位置上发挥作用。因此,这位第三位外援,必须是一名能够掌控球权、破坏对方防守的后场关键球员。理想情况下,他应该像上赛季的盖利那样,具备身高和强壮的身体素质,既能够独立完成进攻,又能够进行有效的传球配合。一名球员能够从后场连续突破到篮下得分,也能在比赛关键时刻凭借超强的个人技巧扭转战局。
只有这样做,这个“三外援”组合的效力才可能发挥到极致。然而这终究是一种冒险。我们在冒险这三个外援能够无恙,冒险他们能够和队伍无缝对接,冒险他们在比赛紧要关头能够超常发挥。
而职业联赛,最忌讳的就是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赌”上面。
我们作为球迷的感受相当复杂。首先,我们毫无保留地支持球队,并且信任每一位球员。高诗岩、陶汉林、陈培东,这些本土的核心球员,我们都了解他们付出的艰辛,以及他们赢得胜利的强烈愿望。同时,我们也愿意相信俱乐部高层,认为他们一定有自己周密的部署。
另一方面,实际情形令人心生不安。注意到对手在拼命增强实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削弱。所谓的“别急”,更像是平息球迷焦躁的言辞,并非解决难题的保证。
这种状况,仿佛是意识到临近测验,同窗们正全力温习功课,唯独自己还在不慌不忙地准备书写工具。
或许俱乐部另有盘算,或许新外援的人选已内定,只是尚未公布时机。我们衷心期盼如此。毕竟这支队伍寄托了无数山东拥趸的厚望。我们热切期盼凯旋,热切盼望球队能够真正崛起,成为令任何对手都不敢轻视的劲旅。
这种期盼,必须依靠具体行为来维系。需要借助更规范、更高效的团队管理来提供保障。
岁月终将揭晓谜底。希望未来再审视“先取三胜”的选择时,能认定先前顾虑纯属虚惊。期盼我们不必在竞赛过半,因过去的迟疑和徘徊,承受重大损失。
在CBA这个残酷的丛林里,机会,从来不等迟到的人。